Blog
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aboreet dolore magna aliqua.

April 3, 2023

【聶Sir市評】科技股帶動恆指可望續升 4月期指大戶部署分析

繼上周三 (3月29日) 阿里巴巴─SW (9988) 的集團架構重組消息,被視為有助集團整體價值顯著釋放,刺激股價當日大升至一成二;周五 (3月31日) 又有京東集團─SW (9618) 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消息,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可望在上半年完成分拆上市,帶動股價當日一度升逾8.00%,最終仍升近5.40%收市 (如下圖),回到3月上旬水平。大型科技股連翻見好消息,雖未算是3月30日發佈市評文章於末部表示出現重大利好消息;但已令港股投資氣氛回暖,過去三個交易日大市成交金額均逾1,300億港元,若以週計算,為過去十週新高。

資料來源:阿思達克財經網

美國金融危機憂慮可望告一段落

恆指表現也見受惠,連續三日收高於20,000點,認為已企穩其上。上周五收報20,400點,前文表示參考3月1至7日恆指收市位介乎20,429至20,619點,有望續升到20,400至20,600點之間。隨著美股道指於上周四率先收高於33,000點,道指本週可望企穩其上,回到33,000至34,500點的3月上旬或之前的橫行區,屆時反映早前市場對美國出現金融危機的憂慮告一段落。配合上述阿里巴巴和京東集團的利好消息,若見恆指收高於20,600點,預算復活假期前後有力挑戰21,000點關口,將為2月15日以來的收市新高。

留意周四期指走勢已見微妙變化

現屬4月開局,值得與大家探討期指大戶部署,前者透過截至3月29日下午4:30,3月和4月期指分別收報20,223和20,290點,後者高出近70點。於期指操作邏輯,於20,223點建好倉,較於20,290點有利;意味著4月期指的位置反而建淡倉較有利。回顧3月30日的期指走勢,已見微妙變化,於上午9:36見4月期指高位在20,355點,較20,290點僅高出65點,卻已是開市以來高位,繼而期指下行,至上午11:00低見20,052點 (如下圖),倒跌238點。同一時間3月期指低見20,043點,即20,052點高出不足10點,與上述高出近70點有明顯分別。

資料來源:阿思達克財經網

消息面轉吹和風大戶應已建好倉

數字反映就算當時期指大戶於4月期指建淡倉,也沒有明顯優勢,所以較合理的分析是大戶壓下期指,令3月已建構的淡倉平倉位置更有利。繼而部署4月期指倉位,按上述消息面已由早前偏淡,轉吹和風,配合上周四在上午11:00後期指漸見回升,初期反映大戶於4月期指是建好倉機會較大,現應透過觀察4月期指的成交密集區,對照上述立論是否正確。於3月23和24日成交量分別為2,787和6,316張期指合約,後者跨越6,000張,反映從3月24至30日為大戶建倉的時期,值得留意今次分析見期指分佈異常集中。

期結前成交密集區作進一步分析

期內共五個交易日,累計成交322,643張合約,期指位置介乎19,629至20,033點,涉及1,043個位置。而於20,242至20,303點涉及62個交易位置,佔1,043個的5.94%;合共交易66,777張合約,佔總數322,643張的20.70%。不足6.00%的交易位置卻已涵蓋成交量逾1/5,明顯大戶於此範圍部署4月期指倉位。該密集區的平均成交位置在20,270點,至於3月30日收報20,350點高出80點。表示看來差距不大,未能確認大戶已建好倉。但要知道成交量最大的兩個位置為19,629 (如下圖) 和19,857點,都不在上述範圍,相對成交量為11,425和5,169張合約。

資料來源:PowerTicker

若計及這兩位置,交易位置增至64個,佔比微升至6.14%;合共交易83,371張合約,佔比卻大增至25.84%;至於密集區的平均成交位置降至20,157點,3月30日收報20,350點變為高出超過190點。那麼。大戶若於20,157點建了好倉,賬面賺逾190點;反之建了淡倉,賬面蝕逾190點,所以顯然大戶應已建好倉。另參考3月31日期指收報20,481點,相對20,157點賬面盈利擴大至超過320點,進一步確認大戶已建好倉。由此推斷,4月開局港股應見續升;而一般當大戶賬面賺逾1,000點時,平倉誘因較大,屆時期指應在21,157點之上,相對恆指也在21,100點之上,較現於20,400點高出700點,證明仍有不俗上升空間,只是若到了21,100點附近,對後市表現則應有所戒心。

聶振邦(聶Sir)
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,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。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,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,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。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