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新年假期後踏入第三個交易日 (2月5日),港股走勢反覆,雖然恆指其中兩日見跌,但因周二大升逾570點,升幅超過2.80%,為去年10月3日以來單日最大升幅,故此三日累計仍升逾300點。昨日收高於20,500點 (報20,597點),確認1月14日以來升勢未被破壞。至今共十四個交易日,只有四日見跌,反映港股近期走勢偏強。只是從去年11月11日計起最近三個月,僅一日高位在21,000點之上,為12月10日的21,070點,不能排除就算恆指續升,於二萬一關口或見阻力,相距現水平僅500餘點。
製造業數據遜預期港股被拖後腿
恆指從1月14日起出現六連升,直到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當日和翌日見跌,之後在農曆新年假期後也是踏入2月首日交易日才見再跌,一度低見19,764點 (於開市後約40分鐘),下跌460點,繼而跌幅逐漸收窄,最終是跌不足8點收市,報20,217點,二萬關口失而復得。當日恆指一度大跌,應與發佈2025年1月中國財新採購經理指數 (PMI) 有關,市場本來預期製造業數值為50.6,實數卻是50.1,既低於預期,並為四個月低。與長假期前 (1月27日) 公佈官方PMI相同,製造業數值遜預期,實數為49.1,也低於50.0的盛衰分界。
資料來源:www.investing.com
二月初中美貿易對壘已揭開序幕
更甚者是,49.1為2024年1月值以來最低,期內十三個月第三度處於49.1,上兩次分別見於2024年8月值和2024年月值。市場視為內地要像過去兩年經濟增長達標5%左右迎來挑戰;惟AI股造好令恆指收復大部分跌幅。,至於昨日,恆指雖高開近40點,卻已是全日高位,與美國對華關稅政策添變數有關。市場曾傳出中美元首會通電話商討,刺激港股周二大升;最終未見通話,於是港股回吐可以理解。特朗普表示不急於與中國對話,故此美國時間2月4日對所有中國進口貨額外徵收10% 關稅舉措按時經已生效。同日美國郵政亦宣佈暫停接收從中國內地及香港寄出包裹,直到另行通知。
中國宣佈一連串對美國反制措施
事出突然引發市場多番揣測原因,其中一種看法是關稅生效同時了價值低於800美元的「小額豁免」(De minimis) 條款,Temu和Shein等中國電商巨頭業務受影響,而暫停接收寄出包裹為杜絕這等公司繞過關稅繼續經營的可能性。另一看法是由於中國宣佈一連串反制措施,例如由2月10日起從美國進口中國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被加徵15%關稅;原油和農業機械被加徵15%關稅;以及對鎢、碲、鉍、鉬、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美國管制等,故此美國透過停收包裹措施作出回應。
資料來源:無綫新聞
不論美國出於甚麼原因而為,均指向一個事實,就是「對華貿易立場強硬」。倘若特朗普短期對華關稅進一步加增,便要留心恆指於20,500點未必能守,屆時二萬關口便是今次升浪能否延續的最後防線。不過暫看特朗普再放狠話機會大於直接加增關稅,畢竟關稅也令美國要承擔通脹升溫的代價,摩根士丹利預期美國高於2%目標通脹水平要維持一段時間,這將減低聯儲局短期減息的可能性,較大機會等到今年6月才再減息。由此推斷,2月港股利好的可能性仍大,只是要關注恆指是否有力上破二萬一關口。
聶振邦(聶Sir)
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,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,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,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。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