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3月14至18日恆指見三連升,累升近1,280點,其中在3月18日升近600點,收報24,740點,創2022年2月18日以來最高,配合當晚美股偏軟,三項主要指數跌幅介乎0.62%至1.71%,科技股表現最差,納指下跌1.71%,年初以來已累跌近一成,回到去年9月中水平,港股夜期則跌近80點,理應昨日 (3月19日) 港股表現欠佳;不過恆指僅低開40餘點 (24,740 → 24,697點),跌幅少於夜期的,證明港股創逾三年收市新高之際,仍見大量買盤對沖沽壓,恆指一度倒升133點,高見24,874點,創2022年2月14日以來新高。
今次升浪根基更穩固
昨日上午10:30起絕大部分時間恆指見升,最終升30點,收報24,771點,錄得四連升。回顧2021年11月22日以來,未嘗收於25,000點或以上,距今已近四十個月。短期上方關注位置,顯然是二萬五關口,較現水平相距不足230點,的確存在挑戰此關口的可能性。從今年1月13日低見18,671點,較昨日收於24,771點,累升6,100點,歷時僅約兩個月。相對去年9月11日低見16,964點,其後於10月7日收報23,099點,累升6,135點,歷時不足一個月。兩次升幅暫時相若,不過今次用多逾一倍日子,證明升浪根基更穩固。
資料來源:阿思達克財經網
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
誠如3月10日發佈市評文章時表示,1月中和3月初的DeepSeek面世和召開「兩會」因素,分別促使港股在1月中後期升浪開始,以及2月下旬高位整固後踏入3月再升。剛過去的周日 (3月16日) 內地公佈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》,涉及8方面30項重點任務,於「兩會」在3月11日閉幕後不足一週,便見上述《方案》,與「兩會」期間表明會大力推動內需一脈相承,除了展示實踐的決心,也讓市場看到政策的到位,不獨刺激國民的消費意欲和需求,更針對國民的消費能力,故此《方案》內容也提出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。
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
其中表示要多措並舉穩住股市,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,加快打通商業保險資金、全國社會保障基金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、企業年金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堵點;以及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。筆者另想指出早於1月23日內地多個政府單位聯合發佈《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》,表示要提高公募基金、商業保險資金、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在A股的實際投資比例,對公募基金,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%。
資料來源:上海證券報
對商業保險資金,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%用於投資A股,這也意味著將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的長期資金。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,規模不低於1,000億元,後續還將逐步擴大。故此3月16日公佈的《方案》,可視為是1月23日那方案的延續跟進,有助大幅提升A股的交投深度,從而提升A股抗跌力,間接H股和整固港股市場也會受惠。這樣看來今次港股升浪恆指到25,000點未必是終點;但對於早在22,000點或之前已進場的投資者而言,適度減持做好風險管理合宜,免得港股突然大回調便得不償失。
聶振邦(聶Sir)
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,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;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。此外,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。
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,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,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。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。